◆ 意大利来华打假
曝三批共30个 “伪意大利”品牌
30个“伪意大利”品牌,它们或宣称产自意大利,或使用意大利国名、地名甚至国旗做产品名称,打着“意大利”旗号误导消费者,意方呼吁中国政府采取针对性措施。意大利对外贸易委员会北京办事处方面表示,这些“伪意大利品牌”横行中国市场,扭曲意大利品牌的形象,但最终危害的是中国消费者的利益,中国消费者用高价换来“欺骗”……更多
◆ 中方:30个“伪意大利品牌”不置可否
正在调查
针对意大利对外贸易委员会递交的第一批侵权名单,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于2011年10月12日作出回复称,一些涉案商标使用人在商标使用中自行添加意大利地名的行为,回复称意方可根据《商标法》有关规定向当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举报投诉。还有一些宣称其为意大利品牌或意大利企业,是否存在虚假宣传及误导消费者的行为,需由有管辖权的工商机关依法调查后予以认定……更多
◆ “伪洋品牌”损国家形象更害人
打假应“常态化”
意大利赴华打假被报道后,网上舆论一致谴责造假企业,要求政府严格依法处理,几乎没见护假、护短的言论。可见,中国的民间舆论具备基本的是非观念,是成熟的。然而,造假、销假的现象不是一两天形成的,打假也非一日之功。有关监管部门应建立打假“常态化”运作、管理、惩治体系,媒体亦步亦趋做好舆论引导和传播,消费者时时刻刻提高辨假、防假、打假的意识,让“假”无存在之生态,“伪洋品牌”的现象才会最终减少,以致无生存的条件而被消灭……更多